第四百三十一章席卷慶地
陳國在陳百川的“調教”之下,已經變成一個戰争機器。這個本來貧瘠的國家雖然日漸富裕起來,但其實很多方面的活力,已經快被陳百川壓榨幹。
例如人口問題。
一個本來就人丁不旺的國度,在陳百川發動國戰的情況下,還要維持日常的農桑,已經不容易。如今陳國的男丁,還要去挖礦做工。讓本來就勞動力不足的陳國,更顯凄涼。
幸好是陳百川熟知婦女能頂辦半邊天的道理,不顧世俗禮制以及朝中老臣們的唾沫釘子,硬生生在許多的工作崗位塞入能幹的婦女。
事實證明,在許多方面的勞動上,婦女要比男丁更加勝任。也因婦女們自身卓越的表現,陳百川才扛下來封建禮制的壓力,否則那群老儒生能把他活活噴死。
這樣一個陷入戰争、男丁不興的國度,需要新鮮的皿液來刺激,也就是對外的戰争。
陳國如今的國土太小了,就像是一灘小池,難以容納陳百川龐大的布局。幸虧是陳王對陳百川的話從來别無他見,勝似言聽計從,不然陳百川也難以把陳國經營到今日的地步。
不過陳王的信任是基于,陳百川基本上把所許下的承諾都實現了。
陳百川為了維護陳國上下對他的信任,也為了維護陳王對他的信任,不能有任何一場敗局。
吳陽城内,百姓們早就躲在家中。他們知道是陳國來犯,但手無寸鐵的他們,隻能等待那個騎馬的英俊青年,下達燒殺搶掠的命令。
他們不清楚的是,因為他們的主将李成貴“背主求榮”的速度足夠快,陳百川根本沒有在這座城中燒殺的想法。
這座不大不小的城池,也将和廣陽一般,成為陳國大軍一個據點。
城中的殘兵敗将們有氣無力趴在道路兩邊,盡管慶國綿長寬闊的疆土,至今也不過失去了十之二三。他們臉上神情,更像是已經喪國。
對于這群手下敗将,陳百川的意思是驅逐出城外,任由他們自生自滅。
至于楚輝則是建議讓這群人,成為陳國的奴隸,代替陳國百姓下到礦井中辛苦勞動。對此陳百川直接是拒絕了。
不論是從人道上考慮,還是為未來考慮,奴隸這種東西都不應該存在。若是知道敗軍的下場是成為任人宰割的奴隸,後邊慶國軍隊說不得又被激起皿腥。
雖說上次與劉聽風的大戰赢得容易,陳國這邊也損失了不少人馬物資。
一國齊心,即便不能扭轉陳國大軍強盛無敵的事實,也會把陳國大軍的行軍速度無限放慢。君不見,士兵們都是要吃喝拉撒,隻要慶國能上下一心抵禦外敵,陳國軍隊馬上就變成孤軍作戰。
幸虧慶國如今還是一盤散沙。
“大将軍小心!”
楚輝忽然把手中長劍架過來,果不其然,人群中一道刀光砍過來。楚輝雖說居高,但倉促間禦敵,在馬背上也無法接力,往後倒了下去。
不過他給陳百川擋住第一刀後,陳百川已經反映過來。
原來是有個身長異于常人的魁梧大漢,埋伏在殘兵之中。隻等陳百川經過,他才突然暴起傷人。
不過他被楚輝在機緣巧合下看出端倪,已經被發現。
他的後續攻擊被陳百川輕松擋下。
這人手中的力氣,倒是不愧那身形。饒是陳百川已經運轉内力,接這人的刀時,虎口竟是隐隐作痛。
當然,陳百川如今的地位,已經不需要跟這個人拼死拼活。
他身邊一個個護衛不是吃白飯的,陳百川接了兩三刀,已經有護衛架起弩箭,把大漢射翻在地上。這種距離之内,弩箭的準确性可說是十分之高。
市井之内用火槍,難免讓城中百姓嘩然。陳百川把這群百姓當成是陳國将來的預備子民,自然不想吓壞他們。
陳百川命李成貴上前去看那大漢是誰。
在李成貴的地盤,陳百川受了行刺,而且還是吳陽城投降的第一天,自然是要他負起責任。
李成貴流着滿頭虛汗不敢多言,接了陳百川的命令趕緊調查去。
他對待手下人,自然不是在陳百川面前那般的唯唯諾諾。反而十分威風,立下刑罰,立下賞金,既有大棒也有甜棗。
手下人也知道事關緊要,連忙風風火火的去操辦。不用多久,李成貴就在陳百川面前恭敬說道:“大人,這個大漢名叫劉大三,七年前來到吳陽城的。籍貫落在大衡,恐怕是大衡人。”
聞言陳百川眉頭微皺。
大衡不愧是經營了上百年的強國。在吳陽城這等邊陲之地,竟然還藏有一個藏了七年的老探子。恐怕在城中還有餘孽。
剛才若不是楚輝機緣巧合,他此時免不了狼狽。
“嘶……那把城中所有籍貫是大衡人的百姓,都給我徹查一遍。李将軍,本将軍不想再看到城中出現半點情況,你明白把?”
李成貴不敢不明白,也不敢有意見,他點頭哈腰:“是是是,大将軍。我一定不會再讓城中出現狀況。”
陳百川想了想,也給這個人一點甜頭:“李将軍,陳國所過之地都需要一個能人來安撫當地百姓,你明白嗎?”
“末将必能勝任!”
讓李成貴行軍布陣他倒是隻會紙上談兵,說起治理百姓,他還是有兩把刷子。趁着這個大漢的線索下去,李成貴當晚就揪出十餘個有嫌疑的人,當夜就斬首示衆。
這件事情不過是曆史中的一顆小石子,并沒有讓漫長的曆史長河出現波折。它唯一的作用,就是讓陳百川這個後續曆史的主人翁,突然間想起遠方那個大衡。
在他的眼中,大衡如果對慶國的敗局不能及時作出反應,那敗局,已定。
而陳百川手下的陳國大軍,已定會讓大衡人知道,什麼才叫做戰無不勝。天下第一軍的名号,即将從天麟軍手中失去。
繼位的,必将也唯有陳百川的陳家軍。
陳百川已經有些迫不及待,那位慶華帝是否還安好?當他看到陳百川指揮千軍萬馬瀕臨帝都城下,他又會是作何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