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生 都市言情 渣男娶平妻?那就把婆家搬空了吧

第一卷:默認 第232章 明珠

  再次上路,衛雲岚幾人沒有翻山越嶺,而是選擇沿赫連部一路向北,自平坦的草原穿行。

  就在她們再次踏上旅途的同時,大雍西南,潭州幽王府。

  衛明毅由馮平領着,一路來到王府主院。

  “主子,衛大公子來了。”馮平低聲通禀。

  伏首案頭的人坐直身子,嘴角綻開一抹和煦的笑,“衛兄,你來的正好。”

  “殿下。”

  衛明毅在案前站定,朝着起身迎向自己的人拱了拱手,正欲開口禀報這幾日治理水渠的進度,便聽面前的人先一步開口說道:“北關那邊剛送信來,為兄,這裡有你一封家信。”

  說着,一封書信便遞到了眼前。

  衛明毅順勢接過。

  信件還未拆封,上面寫着“明毅親啟”,是母親高氏的字體。

  衛明毅直接當着眼前人的面,将信拆開。

  信封裡共塞了五張寫滿字迹的紙,前兩張分别出自程月娥與小嘉言,信上除了道明自己在北關一切都好,便是傾訴思念與關心之情。後三頁出自高氏之手,道明了如今衛家在北關的情況。

  衛茂林性子耿直,做事踏實,卻有幾分不懂變通,不如那些心思活絡的人善于鑽營。這在京中官場的缺點,放到北關卻成了優點。

  上到城務府的“總管”龔大人,下到不如品級的小吏,全都與他頗對脾氣,時常散值後還有同僚請他到家中吃酒,他也邀請過幾位同僚來景平巷作客。

  高氏也與北城一些夫人保持來往,這份來往雖不緊密,卻能保證衛家及時探聽到城中的近況。

  比起梁家借着太後的勢,強勢在北關立足,衛家更像是真正融入了這裡,也被這裡所接納。

  信中并未明說,如今衛家在北關與荒州的産業,但通過寥寥幾句隐晦的描述,衛明毅也能看出來,自家在北關過得不差,至少不缺銀錢,不缺米糧。

  總之,一切都好,不過……

  “岚兒竟然去了北蠻。”衛明毅捏着信紙的手微微用力,指肚泛白,看似鎮定的雙眼,藏着驚濤駭浪。

  算算時間,岚兒應當是半個多月以前,上次北關來信時,就踏上了前往北蠻的路。

  許是免他憂心,上次信中并未提及,如今白大姑娘平安返回大雍,白四姑娘恢複神智,母親才在信中提及此事。

  信中提及此事,隻有寥寥幾行小字,衛明毅卻能猜到,其中暗藏的兇險。

  能夠通過偃都峽,潛入北蠻,再從北蠻順利脫身。

  難度無異于他從水災中死裡逃生。

  “衛姑娘膽識過人,有勇有謀,此次他們能在北蠻順利行事,衛姑娘當居首功。”齊诩認真說道。

  他比衛明毅早半個時辰知道衛雲岚與鄒雲一行的近況。半個時辰過去,仍感到心驚不已。

  不過寥寥十餘人的隊伍,竟真的順利通過了偃都峽,潛入進北蠻腹地。非但在北蠻單于的眼皮子底下全身而退,還與赫連部闆上釘釘的下一任首領達成了合作,真正在北蠻當中埋下了一顆屬于他們自己的“釘子”。

  這樣的收獲,是他從沒想過,也不敢設想的。

  馮平說得對,衛姑娘是他的福星。

  非但是福星,亦是貴人。

  衛明毅細細将信上的内容看了一遍,捏着信紙低聲感歎,“萬幸,她們沒在北蠻出什麼事,能夠平安回到大雍。”

  齊诩并未拆開衛家從北關送來的家信。

  聞言才知,衛家并未在信中說明,衛姑娘并未随同白大姑娘等人的隊伍,從北蠻回到北關。

  遲疑一瞬,齊诩如實說道:“衛姑娘帶人繼續向西北去了。”

  “什麼?”每個字落在耳中,衛明毅都聽得懂,組合在一起,卻令他眼中現出迷茫。

  “岚兒沒有從北蠻回去?”

  “衛姑娘曾在雜記當中,看到過大雍版圖以外的西北諸國,盛産一種糧食,不挑土壤,不懼幹旱,産量頗豐,此行前往西北,便是想将這種糧食從西北諸國,帶回大雍。”說出這些話的時候,齊诩眼中帶着欽佩。

  “如若這種糧食真的能夠帶回大雍,百姓或将不再忍受饑餓之苦。衛姑娘于大雍,于百姓,有大功德。”

  齊诩很少敬佩什麼人。

  第一個是皇祖父,第二個便是衛姑娘。

  “西北……”衛明毅再也維持不住鎮定的模樣,眉頭緊緊皺起,眼底滿是憂慮。

  岚兒的膽子太大了!

  前往北蠻,已是危險重重,可那好歹是衆人已知的領土,再往西北,卻是全然陌生的地方。

  可當聽明此行的目的,衛明毅又說不出什麼責怪的話,滿心擔憂最終隻化作一道無聲的歎息。

  衛明毅不信神佛,此時卻忍不住在心底默默祈禱,希望岚兒此行順利,平安回來,也希望她真的能夠将那神奇的種子,從西北帶回大雍。

  默默歎出一口濁氣,衛明毅開口道:“殿下,我方才要同您禀報的,便是糧食的事。”

  自從衛明毅決定留在潭州,太子殿下便将治理三州水道的事交到了他手中,這段時間他日日奔波在田間地頭,與各條水渠之間,從有經驗的老農,和三州府衙曆年的記載當中推斷出,來年極可能還會有洪澇發生。

  眼下三州災民,都被集中在一起,與荒州那邊的舉措一樣,老幼婦孺由衙門負責照看,青壯年則以勞力換取糧食。受水災影響,太子殿下轄下這三州糧産不豐,現下發給災民的糧食,還是太子想法從别地調遣來的。

  頂過今冬倒是足夠,可若是來年開春,再遭一遍水澇之災……又該拿什麼來喂這上上下下十幾萬張嘴?

  “我今日來,本是想将此事告知殿下,好叫殿下早做打算。”倒沒想到,這破局的最佳辦法,倒系在了自己妹妹頭上。

  正如殿下所說,岚兒此舉造福萬民,功在千秋。

  擔憂的同時,他忍不住為自己的妹妹有這份膽識與本事而感到自豪。

  可笑那晉陽侯府的沈峰,真是瞎了眼。

  錯把魚目當珍珠,而把真正的明珠丢了!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