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生 都市言情 渣男娶平妻?那就把婆家搬空了吧

第一卷:默認 第371章 更苦惱

  “什麼?”

  震驚的聲音從衛茂林身後傳出,身着青色官服的龔錫山跟着走了出來,朝守門的幾名兵差使了個眼色,随後對衛雲岚道:“借一步說話。”

  衛茂林不動聲色地向女兒點了點頭。

  衛雲岚将缰繩交由王管事牽着,自己則跟着衛茂林、龔錫山進入城主府大門。

  平素天黑後早就熄燈落鎖的城主府内,此刻仍燃着油燈。依稀還能夠聽到,不少腳步聲散落在四處,顯然此時仍留守在城務府中的官員與兵差,不在少數。

  看來天樞閣那邊的推測沒錯,呼延二王子是被關押在城務府中。

  先前,邊防圖失竊那一次,衛雲岚就知道城務府下面有着一座地下密室。

  如今看來,呼延二王子應當就是被關在了那裡。

  “龔大人,父親。”衛雲岚攤開手心,裡面赫然躺着一新一舊兩枚彎刀令牌。

  龔錫山神情一下嚴肅起來,“賢侄女手中這兩枚令牌,從何而來?”

  “一枚是曾經西北軍遊擊将軍白将軍的遺物,先前白家由白老夫人轉贈于我,另一枚則是今日家中人來北關路上偶然拾得。”

  “我因見過白将軍遺物這枚令牌,識得此物,不敢耽擱,這才匆忙找了過來。”

  衛雲岚并未将黑雲撿到令牌那部分說的太過明确,龔錫山也沒有就這一點追問下去。

  像是衛家這樣的人家,既然定居北關,留些人手在附近的州域置辦莊子或者做些買賣,再正常不過。在他看來,衛雲岚口中的“家中人”,對半指的就是衛家負責這些營生的下人,趕在這個節骨眼上來北關城送東西,自然送的是眼下城中最缺的糧食、冬衣等物。

  單撿到一塊令牌,并不能說明什麼。

  但結合南城門附近莫名出現的氣味,和如今城主府地牢裡的情況……

  蠻人突襲北關的可能,大大增加。

  且時間就在今晚!

  “衛兄,我現在便調令城防衛加強防守,告知石大将軍那邊派兵回援,城務府中的事,還要有勞你多盯一盯。”龔錫山神色匆匆,說罷便趕忙離開,安排起來。

  “岚兒,城務府這人多事亂,我讓王管事先送你回去。”

  城務府現在情況特殊,衛茂林首要想的,便是讓衛雲岚先避開紛亂。

  隻是說罷,他自己便眉頭一皺,剛剛女兒提過南城門附近已有異樣的花香味蔓延,備不住蠻子襲城就是從南城門來,這時候回去,也未必比留在城務府安全。

  眼見父親遲疑,衛雲岚開口道:“我與您一起,先留在城務府。”

  景平巷那邊家中不少人手上有着功夫,暗處還有天樞閣的影衛相護,且那一帶都是百姓居住,就算蠻人突襲,也不會将重心放在那裡。

  反倒是城務府這邊,定是蠻人襲擊的目标。

  就算父親身穿金縷軟甲,也未必能扛得住蠻人的刀劍。

  不親自留在這,她實在難以安心!

  “那你便跟在我身邊,莫随意走動。”衛茂林顧不上多勸,他也知道女兒身上有幾分奇異之處,自保應是不成問題。

  原本戒備森嚴的城務府,氣氛更加緊張。

  巡視四周的兵差,一隊接着一隊,環繞城務府大院四周交替巡視,不放過任何一個死角。

  城中依舊寂靜,除了城務府加強守備以外,别的地方似乎沒有任何影響。隻有極少數人知道,本該輪休的兵差此時已被喚起,悄悄藏身于南北城門,和城牆附近。

  一些臨近城門的人家,也已被城防衛告知安置好家中老弱,以防不備。

  夜色漸深。

  空中的明月已經升至頭頂正上方。

  整個北關城,都仿佛陷入沉睡當中,就在這時北邊遠處,忽然升起烽煙。

  負責巡防的兵差,立時入内來報。

  “邊境又開戰了!”

  留守在城務府内的官員們紛紛面色凝重。

  已經回到城務府的龔錫山,擡手揉了揉眉心,沉聲吩咐:“大家做好準備,今晚,怕是有一場硬仗要打。”

  說罷,他的視線從下首站在衛茂林身邊的衛雲岚身上劃過。

  幸虧有衛家這姑娘提醒,早早做下準備,不然今日城務府這邊,怕是會出大簍子。

  隻是,這時邊境開戰,駐北軍那邊怕是騰不出人手及時回援,他們隻有先靠自己,将城守住!

  自打受傷離開前線,被委任如今官職,龔錫山已經記不得自己多久沒有再拿起刀劍。此時,他用未曾受過傷的左手,拿起長劍。

  “衆位,今夜無論如何,我們也要将這城守住,莫給前線的将士們拖後腿,也莫讓那些北邊的蠻子,傷害到城中百姓。”

  “今夜,就看衆位的了!”

  這番話既是鼓舞士氣,又是說與自己。

  尋常兵差并不知曉,他卻知道,這場戰役最重要的人質,現下就藏身在自己這些人腳底。

  而城中唯一一把能夠開啟地牢的鑰匙,就在自己身上。

  無論如何,他不會給蠻人可乘之機,擄走人質。

  想要打開地牢,除非,他們從他的屍體上踏過!

  …

  秋風瑟瑟。

  北地寒冷,京城亦染上秋意。

  大臣們尚不知北地戰事近況,卻被朝堂上,代為監國的二皇子愁得不輕。

  孝明帝先前因征收糧稅,引得民怨。二皇子如今頗有些矯枉過正的意味,大手一揮,直接撥下五十萬兩銀子采買糧草。

  除卻補給軍隊的,還有一部分是要送往先前被加收糧稅,頻頻有人鬧事的地帶。

  此舉意欲何為,再明顯不過。

  就是為了收買人心,讓天下人認為,他比孝明帝更堪為帝!

  效果倒是顯著的,旨意頒布下去,已有不少百姓在有心人的引導下,開始歌頌起二皇子的菩薩心腸。

  隻是這糧食還沒買來。

  京城及附近州域的糧價,就已飛漲起好幾成。最難的是,有價無市。

  莫說尋常百姓,就連大戶人家,都買不到糧食。

  比之孝明帝的膽小怕事、不作為,二皇子這隻達目的,不在乎過程的亂作為,才更令朝臣苦惱!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