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天所領導的北地義勇軍迅速崛起,并令日倭軍隊連吃敗仗,損失極其慘重。
日倭最恐懼的還不是北地義勇軍的強大,而是封天的戰法。
封天用兵鬼神莫測,不戰則已,戰則必是毀滅性的戰役,在遭受到連續打擊下,日倭人心中對封天有一種深深地畏懼。
當封天全部占領漢省之後,日倭人并不甘心。
盡管日倭人不甘心失去東北亞這片占領區,除了本土沒有足夠的兵力調動之外,因為畏懼封天卻又不敢展開反擊北地義勇軍。
北地義勇軍到底有多麼強大,對此,日倭人心中沒有底。
日倭人所了解的情報,也不過是從德國外交官那裡了解的一些内容,以及分析日倭關東軍滅亡的速度,得出北地義勇軍不可戰勝的結論。
但是,這些都不是定論。
如今北地義勇軍占據對面的漢省,而且還擁有了海軍,日倭人更加不放心了。
日倭人的海軍雖然号稱亞洲第一,哪怕在世界上也算是海上強國。但是,他們面對的是封天,盡管對方僅有兩支航母戰鬥群,日倭人一點也不敢大意。
七月,日倭海軍派出一艘炮艦,企圖試探一下北地義勇軍的海軍實力,結果很悲催的連一封電報都沒有發回來。
跟随在遠海觀察的日倭海軍軍軍艦,從望遠鏡裡面隻看到遠方火光一閃,隐隐聽到了爆炸聲,這艘炮艦便很快沉沒在大海之中。
而實際戰況是,北地義勇軍海軍潛艇在水下有數枚魚雷以及水面艦艇數枚炮彈齊射,幾乎在同一時間爆炸共同造成的結果,軍艦瞬間解體。
損失掉一艘不到千噸的小軍艦,日倭人并不心疼。
擊沉一艘小型軍艦也不是什麼大事,但是,對方的軍艦也是一艘,卻能在如此短暫的時間擊沉日倭軍艦,而且是粉碎性的毀滅,相信日倭自己的軍艦辦不到。
當然,日倭海軍并不知道水下有潛艇。
或許他們可以猜測,但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北地義勇軍海軍所擁有的打擊能力,實力相當驚人。
這場小小的海戰,連一個浪花都沒有掀起來,雙方都沒有向外界報道。
日倭人并不想冒犯北地義勇軍,這隻是一個試探,期望得到北地義勇軍海軍實力的一點信息。
但是,這一信息已經足夠了。
日倭終于意識到,北地義勇軍無論是路上的軍事實力還是海上的軍事實力都非常強大,目前日倭軍隊所擁有的的實力,不可能對漢省實施反攻,也不可能戰勝北地義勇軍。
除了北地義勇軍的實力太強大,更主要的是封天這個人太神秘了,這才是日倭人最恐懼所在。
回顧封天與日倭軍隊的曆次交戰,封天的戰法非常兇殘,幾乎所有的戰争都将日倭軍隊全數毀滅,帝國軍隊的精銳大多都被封天一方整建制所消滅,而不是其他方面的勢力。
日倭在中國南方與國民政府百萬軍隊開戰,其損失還不如與封天交戰的一場戰役損失的多,這種對比說明了什麼?說明了北地義勇軍的整體實力,是國民政府百萬軍隊戰鬥力的數倍,甚至還要強大。
弄清楚了這等現實,日倭人還敢進行反擊嗎?
以前日倭人叫嚣三個月打下中國,現在看來那是扯淡,有北地義勇軍在,日倭人不能再冒險了。誰知道封天會在什麼時候突然發動,在這之前所有的戰役,日倭人都沒有做出的正确判斷。
如果惹怒了封天,誰知道哪一天突然再發起攻擊,日倭軍隊哭都沒地方哭。
好在此人有個好處,在每一次行動之前總要發出一點聲音,而後才會行動。
以前日倭沒有注意到這一問題,最近軍部一直在研究封天的戰略思想,但是,得出的結論令人沮喪,此人用兵毫無規律,鬼神莫測。
有封天這樣一個人物在,有強大的北地義勇軍在,征服中國已經沒有指望了,日倭軍隊之所以至今沒有退出大陸,僅僅是為了多掠奪一些财富而已。
日倭軍隊在大陸收縮兵力,縮短後勤補給線路,從進攻态勢變成了防守。
原本第十八集團軍從防守态勢正在往進攻的态勢轉變,從戰場上明顯感覺到日倭人的戰略轉變。
日倭戰略的轉變無疑給第十八集團軍創造了機會,迅速加快戰略轉變,對日倭侵略軍實施主動攻擊。
第十八集團軍攻擊性極強,日倭軍隊僅僅是消極抵抗,半年下來山東僅剩下琴島一個海港,要不了多久,大半個國家将會囊括其中。
其實,日倭軍隊在南方戰場也在收縮,雖然比北方戰場慢一點,但大戰略已經不可改變。
但是,國民政府并沒有抓住這一機會,蔣委員長沒有敏銳地發現這一戰機,軍事上慢了半拍,至今沒有多大的軍事行動。
可以相信,如果老蔣也發動攻勢,日倭軍隊必然後撤。
到了這一步,日倭的戰略退卻再明顯不過了。
日倭人隻能相信德國大使的話,中國人好内鬥,日倭軍隊逐步退出大陸,也就是他們相互厮殺的開始。
也許,封天會在這場厮殺中勝出,也許在這場厮殺中消亡。
總之,一旦中國出現内戰,封天對日倭的威脅将會大大減弱,甚至會消失。
對此,日倭國内懷着美麗的幻想,坐等封天消失在曆史長河中。
戰争還會繼續,日倭人的野心并沒有因為封天的存在而消失。
而支持日倭軍隊發動戰争,那就需要戰略能源,而且,日倭人已經開始在西伯利亞尋找石油。
但是,他們沒有封天那種本事,人家封天随便指點一塊塊地方,石油企業的鑽井打下去,石油呼呼往外冒。可是,看看日倭人的情況就有點背點,西伯利亞至今沒有發現石油的蹤迹。
那麼,日倭的目光盯在了東南亞,至少那裡有荷屬東印度的油田。
而要進行長期作戰,不控制東南亞的戰略物資,特别是石油,是不能讓日倭戰争支撐下去的。
日倭參謀本部原來一直存在着“北進”和“南進”兩派之争。
“北進”派力主在時機成熟時進攻蘇聯,向西伯利亞方向擴張。
“南進”派主張向東南亞擴張。
事實已經證明,北進戰略無比正确,日倭遠東軍戰果輝煌。
北進的勝利,使得日倭的本土通過北方四島、庫頁島與西伯利亞連成一片,還獲得了一個内海。
老毛子國内經過“十月革命”、内戰、被波蘭擊敗以及蘇芬戰争,比英、美弱得多,“北進”是個相對穩妥的擴張方案。
日倭軍隊想要展開“南進”戰略,則要同西方列強“硬碰”,這種戰略十分冒險。
曆史上1941年下半年的時候,蘇軍在德國閃擊下屢戰屢敗,大部主力被殲,首都莫斯闊危在旦夕。
如果日倭在國家戰略方向上選擇了“北進”,定然會不顧及條約的約束,毫不猶豫地抓住這一千載良機,配合希特勒德國出兵蘇聯遠東地區,像戰争末期的蘇聯不顧該條約的約束,加入對日本作戰一樣,日軍陸軍可穿越蒙古截斷西伯利亞鐵路,空軍可以簡易的前進機場來實施對烏拉爾以東、西伯利亞的後方重工業、軍工生産地區的轟炸,日本強大的海軍可以攻擊蘇聯遠東海岸線上的任意一點并實施登陸。
從曆史上看,一個國家在戰略上處于兩個強國的兩面夾擊的态勢下,則必敗無疑。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德國就是典型的例子,一戰時的俄國和法國如果同德國“單挑”的話,根本不是對手。
何況二戰初期蘇軍遠遠不如一戰時候的德國,怎經得住德國和日本的兩面夾擊?
蘇聯同日倭鑒定“互不侵犯條約”本身就說明它非常害怕陷于日德軍隊兩面夾擊下作戰的絕境。
西方研究蘇德戰場的權威學者、英國人艾伯特・西頓認為:“當然日倭如果能在6月份也參加對蘇戰争,而不是在年底去攻打美國和英國,德國或許能在年底赢得勝利。”
日倭主要依靠美國供應石油能源,日本本土的石油儲存量僅能維持戰時消費一年半。
如果戰争繼續進行,日本陸軍部最樂觀的估計戰争還得持續幾年。
對日本來說,“油盡而退”自動回到和平狀态是根本不予考慮的,除了把戰争進行下去,為了稱霸的野心,日倭别無選擇,必将把戰争進行到底。
要使戰争能夠進行下去,就必須奪取東南亞的石油、橡膠和鐵礦石等必需的戰略物質,而東南亞是西方國家的殖民地,要奪得這些戰争物資就必然卷入同美、英的戰争。
如今日倭軍隊已經失去了占領整個大陸的希望,正式确定改變戰略目标。
由此,日本陸軍統帥部早已經開始編制對美、英、荷的進攻計劃,對每個打算侵略的地域、戰場,都事先拟定了詳細的作戰計劃,然後彙總起來編制綜合計劃。
最後,再把陸軍的作戰計劃和海軍的作戰計劃統合到一起,研究協同作戰方案,制定整個作戰計劃共約經過數個月之久。
到1938年8月左右,海軍陸軍的協同作戰計劃大體上已經完成。
陸軍在9月内,連續在東京三宅坂的陸海軍集會場所,網羅全部作戰參謀,緊張工作一個月,集中研究最終方案。
初步完成以後,10月份内,以這個作戰計劃為藍本進行圖上演習。
凡是預定參加南方作戰的各軍參謀長和主要參謀人員以及參謀本部的作戰指揮幕僚全部參加,詳細讨論了開戰初期南方各地的進攻計劃。
從10月1日開始,在陸軍大學内共演習了五天。
整個10月份,陸軍和海軍的協同作戰計劃都已經完成,并且已經決定不需要修改了。
11月15日,陸軍杉山元參謀總長和海軍永野修身軍令部部長兩個戰争統帥,向裕仁天皇詳細說明了南方作戰計劃。
根據日倭最新作戰計劃,陸軍第一階段的計劃是占領重要資源地帶,摧毀敵軍在東南亞的主要根據地。
日倭第一步戰略,首先占領中南半島。
在完成第一部戰略的基礎上,第二部會進攻;菲律賓、馬來半島、關島、泰國、緬甸、爪哇、蘇門答臘、婆羅洲、蘇拉威西、稗士麥群島、帝漢等。
其中,菲律賓屬于美國的殖民地,一旦發動對菲島的登陸戰,那将必然與美國人撕破臉。
所以,對美國的殖民地菲律賓登陸計劃必須向後推,在解決了中南半島軍事占領之後再啟動對美作戰計劃。
日倭軍隊對美軍開戰,美國人必然會停止供應能源以及其它戰略物資,而日倭人也就有理由賴賬,美國人想要收回貸款,恐怕已經不可能了。
第二部戰略的作戰,要在陸海軍緊密協同下,首先在菲律賓和珍珠港等地同時開始,務必在短期内達到目的。
為了實現這個目的,陸軍計劃出動十一個師團和二個飛行集團,海軍出動第二艦隊、第三艦隊、南遣艦隊和第十一航空艦隊。陸軍航空隊的第一線飛機七百架左右,海軍進攻飛機一千六百多架,總共約四十萬人。
一九三八年的年底,日倭天皇正式批準南下的作戰計劃。
新的一年開始了,一月底日倭收到了美國提供的年度貸款之後,再也忍不住了,終于發動南下戰役。
大批日倭軍隊從廣東越境進入北越,拉開了南下戰争序幕。
傲慢的高盧雞根本沒有防範,哪怕他們有所準備,恐怕也擋不住蝗蟲般的日倭軍隊攻擊,北越和老撾在很短的時間内被日倭軍隊所占領。
法國人也就是欺負一下未開化的蠻夷,憑借他們手中的熱兵器稱王稱霸,面對野獸一般的日倭軍隊,習慣了面對弱者的法國軍隊毫無抵抗能力,河内已經掌控在日倭軍隊手裡。
中南半島戰火紛飛,日倭軍隊長驅直入,以勢不可擋之勢向南方挺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