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四章殺雞儆猴
“對男人最大的懲戒,莫過于讓他不再是男人。我說的對麼?”
陳百川在沈家存活下來的一衆男丁面前,抛下這句話,恍若抛下了一顆炸彈。
作為大家族的男丁,他們上至七十,下至十二,都深刻明白胯下命根子,能給一個男人帶來多大的快樂。不僅如此,腦海中再浮現出幾個太監捏蘭花指的模樣……
陳百川說的十分對,一個男人,實在難以接受不再是男人。
沈家的男丁們一時間都忘記了尊嚴,哭求着陳百川原諒他們的為非作歹。
隻是他們求饒的時機太晚,陳百川心中已經決定要懲戒他們,自然不會輕易饒恕過眼前跪哭的人。但他也覺得割了别人小弟弟的行徑過于不人道,退而其次,他決定要合理利用沈家的人才們。
他沉聲說道:“你們張嘴求饒,我就給你們一條退路。要麼不當男人了,要麼到我陳國的礦地上,服勞役十年。十年之後,還你們自由身。”
沈家男丁如蒙大赦,紛紛磕頭拜謝陳百川的不割之恩。
隻有陳國人們明白礦地是個什麼樣的地方,一般人隻敢一次下去兩三年。出來後原本的精壯漢子,也會累的不成樣子。
而沈家剩下的男丁其中老弱居多,可以預想,他們在礦地的日子,一定非常煎熬。
而沈家的女眷們的命運還未決定。
陳百川看着跪倒在另一邊的莺莺雀雀們,說道:“你們倒都是相貌上等的女子,沈家人的皿脈不錯,不如到青樓酒肆,繼續你們的快活日子?”
沈家畢竟是曲離城的大家族,一大群女子都是平日裡大步不邁,在深閨中養出雪白膚色。俗話說一白遮百醜,沈家的女子如是賣到了青樓,絕對算的上不錯的貨色。
而一些得了閑錢來快活的粗坯漢子,知道這些女子曾經是大家閨女,玩弄的時候定然會感到别有一番風味。
曲離城的青樓老鸨們聽到陳百川此言,一定大為認可。
不過陳百川終究不是青樓老鸨的知音人,他還是對着已然哭成一片的女子們,說道:“我同樣給你們一次機會。要麼淪落至青樓,要麼到我陳國的紡織局中做工,為期十年。”、
沒有一個男人想要當太監,沈家女眷中卻有一個女人想要當妓女。
她知道去了陳國那就是吃苦的命,于是說道:“大将軍,我要入青樓,我去青樓。”
嫁入青樓,從此淪為男人玩物,也好過面對着冰冷紡織機,日漸年老色衰。十年對一個女人來說,她生命最美貌的時刻說不定也隻有十年。
對于一個想入青樓的女子的決定,陳百川當然不會阻攔。
他安排人馬把沈家成百上千的罪人,等待明日就送往到陳國之中。這也算是為陳國的勞動力缺乏問題做了貢獻。
沈家的事情,就這樣告一段落。
此次的曲離城之行,唯一的遺憾,就是有幾個弟兄不慎死在此處。他望着地上三具屍首,沉聲說道:“送兄弟們上路。”
一杯烈酒灑在屍首上。
火焰熊熊燒起,柴火噼裡啪啦響着。
每一個死在陳國之外的士兵,他們生命的痕迹隻能被裝在陶瓷小盒裡,送進陳國各地的烈士墓園。運輸屍體在這個時代來說,未免不現實,陳國軍隊對士兵屍體的如此處置,放在此時已然讓士兵們十分感動。
街上曲離城的原慶人們,遠遠避開了這條皿腥味的街道。不過從士兵們刀刃上的鮮皿痕迹,他們也明白,那個敢于挑釁陳百川威嚴的沈家,如今已經不在了。
這對于尋常百姓來說,不過是茶餘飯後的談資。
而對于原慶國作壁上觀的那些世族大家來說,他們無不被陳百川殘忍手段吓住。不知是有意無意,陳百川那些關于男人女人最好的懲戒的話,也傳進大家族的耳朵們。
陳百川這次不會實施這等極刑,誰能保證他日,他還是不會。
此次也給世家們一個大的警告,讓他們明白,與陳百川作對隻有一個下場,那便是家破人亡。至于願意冒着生命代價繼續頂撞中傷陳百川的,陳百川也會讓他們明白,他今日并無虛言。
陳百川沒有在曲離城中停留太久,第二日的清晨,他便從曲離城離開,回到慶都之中。
馬蹄踢得黃沙肆意。
很快陳百川就回到了慶都之中。
慶都陳府大堂,陳百川敢跨過門欄,就聽到稀稀落落的聲響。
那些原慶國的大臣們,累得跟狗一樣,躺着或坐在地闆上。隻有幾個聽到聲響的人,站起身來,等待陳百川進入大堂。
不過其餘人這兩日草木皆兵,聽到腳步聲就以為是陳百川回來,站起來迎接。
陳百川一步一步往大堂對着門那道牆下的主位走去,他每一步都讓看清是他的慶國官員們抖擻精神。
陳百川最後坐在大位上,他望着勉強支撐着身子站起來的慶國官員們,嘴角浮出一點笑意:“你們倒是身強體壯,我還以為今日回來,這大堂之中早就沒有人影了。”
官員們慘白臉色的腦袋搖成撥浪鼓,他們說道:“大将軍的命令,我們怎麼敢違背。”
“哦?這幾日你們不曾吃喝?不曾方便?”陳百川感興趣的問道。
“這幾日,我們都不曾吃半點東西,喝的是侍衛遞過來的幾杯清茶。至于方便,在,在這間屋子内用馬桶方便。”
“噗……”陳百川口中的茶差點兒噴出來,他還有點怪罪這些大臣不過是在此處站了一天多時間,就一個個死屍一樣躺倒在地,現在才明白緣由。
原來這陳府之中的仆人如此的缺心眼,不給這些處尊養優的大人物們端上食物也就算了,竟然還不放他們到外邊去解決生理問題。這簡直,是慘不人道啊。
陳百川這時候十分可憐這群大臣,其中老的已經快六十。
陳百川冷哼一聲,說道:“哼,若下次你們還有隐瞞之心,下場更為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