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默認 第142章 教導
“君若無情我便休。”屠悠難得有文采了一回,兩眼放光地看着衛雲岚,帶頭贊歎道:“衛姐姐做得漂亮,實乃吾輩女子楷模!”
黃玉玲有跟着點頭,滿臉贊同,“就該如此。對姻親這般無情無義,仗着姻親出事,就放任兒子欺辱媳婦的人家,實在不值得留下。”
除了屠悠與黃玉玲,這兩個先前就與衛雲岚交談過的,其他人也紛紛開口,熱絡地說道:“衛小姐瞧着文弱,沒想到行事這麼果決。”
“我看衛小姐不像京中女子,倒有幾分我們北地女郎的豪情!”
“不知衛小姐可善騎術,過兩日我們要去南郊狩獵,衛小姐也與我們一起吧?”
梁秋宜匪夷所思地看着衛雲岚成為衆人當中的中心。
别人倒也罷了,就連先前在府門口,差點與衛雲岚起過龃龉的裘玥華,此時竟都收起了眼底的輕視,帶上幾分欣賞之色。
剛才那句“不像京中女子,倒似北地女郎”,就是從她嘴裡說出來的。
“梁小姐,不知貴府給我設的席位在哪?”
正當梁秋宜咬牙切齒的時候,衛雲岚淡聲問道。
梁秋宜下意識地愣了一下,還沒等她想明白該要怎麼開口解釋的時候,一旁的屠悠與另外一位武将家的小姐,急忙争先恐後地開口勸阻,“衛姐姐,夫人們那邊講話肯定沒什麼意思,你就留在這邊可好?”
“是啊,衛小姐,我們還沒商定後日何時出發……”
二人話音才落,早早就在上首第二位坐下的裘玥華,冷冷瞥了梁秋宜一眼,撇嘴道:“就這麼點事,磨磨叽叽。你将你的席位讓出來,先讓衛小姐随我們坐下便是。”
“……”梁秋宜險些沒将一口牙咬碎。
作為主家,卻根本沒法反駁這個提議,誰讓設宴出了疏漏,本就是他們的錯呢!
此刻,看着衛雲岚被衆人環繞,親熱地拉着說話的場景,她不禁有種搬起石頭砸了自己腳的感覺。
要是早知道和離歸家的事情,非但不能影響衛雲岚的名聲,反倒讓北地這些小姐全都高看了她一眼,她肯定将這事捂得嚴嚴實實,一個字都不往外提!
可惜,世上沒有後悔藥可吃。
這邊的動靜,也早就引得花廳另一邊的夫人們關注。
離得遠了,雖聽不到那一邊的對話,但卻不難看出,鬧出的動靜與衛雲岚和梁秋宜有關。
高氏一向信得過女兒的能力,看了兩眼,便收回目光,神色鎮定自若。
梁二夫人招來丫鬟問了幾句。
聽丫鬟小聲耳語着交代完事情的經過,不禁氣惱地險些掐斷了指甲。
眼見席間已有夫人朝自己這邊看來,梁二夫人忙又挂起笑臉,解釋說:“小女第一次幫着安排宴席,有些地方出了差池。”
“這也是我們梁家,來北關後辦的第一場宴席。”梁二夫人自謙地說道:“如今我們對北地的風俗尚不了解,若有什麼不足,還望各位夫人不吝賜教。”
“哪裡得話?這賞花宴已經辦得極好了!”
“冬天裡還能開出這麼美的花,可叫我們這些北地的粗人,好好長了一回見識。”
北地的官員家眷,大多也是些肚子裡沒點文墨的婦人,不怎麼懂這些禮節,也沒見識過京中那些規矩繁多的大場面。
不過這倒也省得梁二夫人再費心琢磨,怎麼将女兒所犯的蠢事遮掩過去。
一場宴席結束,陸續将賓客們送出府邸。
梁二夫人才找到機會,扯住女兒,屏退身旁跟着的下人,斥責道:“蠢貨,誰讓你當着那麼多人的面,招惹衛雲岚的?”
梁秋宜本就滿腹委屈,見母親不但不安慰自己,反倒還怪上了自己,氣得梗着脖子說道:“她衛雲岚如今也不是高高在上的世子夫人,我憑什麼招惹不得?”
“他們衛家不過是流放北關的破落戶,先前也頂多就是個四品禦史,要是爹爹……”
“你懂什麼!”梁二夫人一巴掌打在梁秋宜的手背上,喝止她再往下說出更多不該說的話。
梁秋宜被打了一下,先是瞪大眼睛,不可置信,随後卻在梁二夫人嚴肅的眼神中,逐漸冷靜下來。
梁二夫人這才繼續開口:“你要明白,我不讓你招惹衛雲岚,不是因為衛家。”
若非衛家在京中還有徐國公府和賢妃做靠山,說不得什麼時候還能派上用場,這場賞花宴他們根本就不會邀請衛家。
“那為什麼?”梁秋宜皺着眉問。
看着女兒那一臉想不通的樣子,梁二夫人深深歎了口氣,要是早知他們梁家還能有今日的機緣,她一定不會将女兒養得這麼蠢笨……
有時候,她是真不耐煩與她多說,可這到底是自己親生的女兒。
打罵完了,該教的道理也得接着教,“我們初來北地,辦這賞花宴,本就是為了結識更多北地權貴,在北地打開局面。”
“一個衛雲岚,無足挂齒,但你若因為她,叫北地的小姐們對你生了嫌隙,豈不得不償失?”
“秋宜,北地與京中不一樣,依娘這幾日了解,這裡的女子比京中更喜歡爽朗大氣,講話直接的人。”
“所幸今天你所犯的,也不是什麼大錯。過兩日去狩獵時,你便當着衆人的面,大大方方地向衛雲岚道一句歉,随後無論如何,都将此事揭過,不再提及。若是衛雲岚到時再抓着這事不放,那就是她小肚雞腸,那些北地小姐,自然會對她心生不滿。”
一番悉心教導。
梁秋宜面上的怒氣漸漸平息,若有所思地點頭說道,“娘,我曉得怎麼做了。”
…
返回景平巷的馬車中,衛雲岚尚不知,因自己還引發了一番梁家二房母女間的對話。
回到自家宅院。
她将前幾日鄒雲給的哨子取出,輕輕吹響。
不多時,一襲黑衣的鄒雲從窗口翻進來,“衛姑娘,您找我?”
“嗯。”衛雲岚點點頭,将手中剛寫好的紙條遞了出去。
“告訴蕭先生,梁家有意與駐北軍副總兵黃兆林,及北關監軍裘祿平兩家通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