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默認 第359章 彈劾
“已經過去十日,朝廷竟還未送糧過來。”
北關城中,守在城務府的幾位大人面色凝重。
其中一人唏噓道,“幸虧有城中和荒州籌集來的糧食,不然駐北軍現在,怕是面臨斷頓的風險。”
“……哎!”
北地官兵怨聲載道,對朝廷的不作為隐隐生出不滿的同時。
環繞京城,平州等地的百姓,也都叫苦連天。
當着朝廷官差的面上不敢說什麼,私下裡卻将龍椅上的孝明帝,罵了不知道多少遍。
不少上了年紀的老者,在家中對着不知往事的小輩感慨,“若是先皇在世,哪裡會是如今這副模樣。想當初,同樣天災連連,北地與西邊都有異族入侵。”
“先皇親自率領大軍出征,将西涼打的落花流水,叫苦連連,一連割讓了十城給我們大雍。”
“那北蠻呢?”年紀小的孩子們,聽着老人講古,一個個滿含好奇地問道。
“北蠻啊……先皇帶兵,一路從嶽衡山打到了北關,也就是如今的邊境。蠻人雖然強壯,卻是一盤散沙,先皇逐個部族擊破,将那群蠻子全都趕回了他們的草原。當時的北蠻單于為了求和,甚至還将唯一的兒子,送來大雍做質子。”
“哇!”聽故事的孩子們,眼底閃爍着星星。
很難想象,兇狠殘忍的蠻人,竟還有懼怕他們大雍的時候。
“先皇可真有本事!”
“不止如此呢。”老者捋着花白的胡須,接着道:“戰亂之後,先皇還親自走訪民間,安撫受戰亂或災情影響百姓。另外,還派了農官,教我們如何使作物長得更好……”
“那賦稅呢?”有機靈些的孩子,好奇問。
遭受天災、戰亂。
賦稅也應當提高了吧?
就像如今……
“不不。”老者趕忙擺了擺手,“别的地方,我不知曉,但咱們平州旱災那年,先皇下令免除了一整年的糧稅!還從京中派遣兵差,幫平州修了水渠!正是因此,那年雖然大旱,平州卻幾乎沒有死人。”
提起先皇,老者眼中滿是崇敬。
圍在邊上聽故事的孩子們,也全都眼底帶着敬意。
“要是先皇還在就好了……”
“是啊,要是先皇還在就好了。”
屋中,老者與孩子感慨連連。
屋外,卻是突然傳來陣陣凄厲的慘叫。
原來是村中有幾戶人家,交不出增收的糧稅,被兵差直接闖入院中,硬是将家裡僅存,果腹用的糧食,全都搶了去。
“這哪裡是官兵,分明就是強盜!”
“老天爺,你這是不給我們留活路啊!”
諸如此類的情況,在平州及附近幾州屢見不鮮。
真到了活不下去的時候,百姓才不管什麼朝廷律令,官民沖突幾乎每日都有。短短幾日,糧食沒征上來多少,死在官差手裡的百姓,卻已超過兩手之數。
消息傳回京中。
上朝時,左佥都禦史項大人,彈劾負責此番在平州征收糧食的幾名官員。
其中便有不久前走通門路,離開京城,去平州看守、修繕避暑行宮的晉陽侯沈瑜。也不知是他自己想在皇上面前露臉,還是平州布政使故意想将鍋甩給他。
總之這次負責征糧一事的人中,就有他一個。
不過他隻是副手,負責此事的主官,出自淩家。算算關系,正是淩貴妃同族的堂弟。
“近年天災頻至,又趕上戰時,本就是人心浮動之際,淩大人與沈大人還如此這般行事,分明是将朝廷推至百姓的對立面。”
“如今駐北軍在前線奮力抗敵,守護大雍河山,保護大雍百姓。他們用性命來守護的百姓,卻死在我們自己兵差的手下……此事若是傳開,邊境将士不知如何寒心,天下人更不知要如何做想。”
“淩大人,沈大人必須嚴懲。還請陛下三思!”
龍椅上,孝明帝被堵的啞口無言。
平州的事,他也知道必須要給出個說法。
不然真就像都察院這些人說的,會叫天下人寒心。寒不寒心,孝明帝不在乎,但他生怕有人會借着這個由頭生出事端,召集百姓起義。
曆史上,不是沒有過這樣的先例發生……
拉出幾個替罪羊,平息平州百姓的怒火,自然是眼下最好的選擇。
不過這事,竟然還涉及到愛妃的堂弟……
都察院這些人也真是的,難道就不能私下裡先将折子呈上來,非要在上朝的時候彈劾?
這些年,孝明帝已經習慣下意識回護淩貴妃,回護淩家人。
一時間,不禁感到騎虎難下。
正當他準備找個由頭,先将此事按下,容後再議之時。
平州忽然送來急報。
晉陽侯死在了一夥拒交糧稅的暴民手中!
滿朝嘩然。
這下倒真沒人在意淩貴妃的堂弟當如何處置。
孝明帝整了整神色,下令道,“神樞營統領韓遊聽令。”
“末将在!”
“平州臨近京城,不容有亂。朕命你率一千名精兵,即刻前往平州,平息暴民之亂。”
…
都察院的彈劾,到底不了了之。
晉陽侯死了,姓淩的又有孝明帝護着。
都察院的人也拿他沒有辦法。
下朝後,京兆尹廉大人,拍了拍項大人的肩頭,“項兄,你今日莽撞了……想想當初衛大人的下場。”
“若我思前顧後,為顧自己安危,放任奸臣魚肉百姓,這禦史不當也罷!”項大人道:“大不了,就将我與衛兄一樣,流放北關。正好我還能在那天寒之地,與衛兄為伴。”
“你啊,就算不為自己想,也要為賢侄女想想。北邊天寒地凍,賢侄女那身子骨,哪裡受得了凍?”廉大人搖頭勸說。心道這些禦史,還真是一個賽一個的耿直。
項大人笑笑沒再多說。他知廉大人也是好心相勸,不然根本不會與自己多講這些。
不過正如他所說,如今這世道本就艱難,若是連禦史都不敢谏言,豈不是真由着孝明帝縱着奸臣欺淩百姓,為禍大雍?
回到府中。
項大人對着妻子說道,“今日我在朝堂上,彈劾了淩家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