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默認 第173章 世家
聽到夷州布政使、按察使口中的“秦大人”,齊诩腦海中立馬浮現出一道黝黑瘦小的身影。
夷州都指揮使,秦征。
皇祖父親封的鎮西大将軍,秦屹的侄子。
曾在秦屹入京接受封賞時,跟着一起入過皇宮,與齊诩有過幾面之緣。
秦屹早已死在幾年前,一場與西涼的戰役當中,整個秦家,死的死、傷的傷,如今還在朝中為官也隻剩下秦征一人。
依他立下的軍功,以及秦屹、秦家人的功績,按理說能受封一個更好的差事,可也不知孝明帝最後是如何想的,竟然将他安排在了整個大雍西部,最荒涼貧瘠的夷州。
記憶裡,秦家人都是鐵骨铮铮,剛正不阿的好漢,不過人心都是會變的,到底如何也得見過後再下論斷。
“無妨,正事要緊。拜見本王什麼時候都可,自然還是剿匪更加重要。”齊诩寬和地說。
夷州按察使與布政使見狀對視一眼,皆從對方眼中看出了幾分如釋重負。
坐在二人上首的潭州按察使、布政使,似乎也在這一刻,将挺直的脊背松緩下來一些。
齊诩面色不變,目光卻悄然将一切盡收眼底。
“潭、黔、夷州雖是本王封地。但本王初來乍到,今後還要多多仰仗各位大人,幫助本王共同治理好三片州域。”
齊诩說着,主動抱起拳頭,朝着下面拱了一下。
下方衆人連連回應,“王爺客氣了。”
“本就是我等分内的差事,王爺不必如此。”
“王爺若是身體有恙,大可不必分心在這些小事,我等每隔上一段時日,來向王爺禀報便可。”
尤以坐在左邊上首的潭州按察使與布政使兩人勸得最多。
“諸位大人如此體恤,本王不甚感激。”
“不過近來三州才剛遭過大災,百廢待興,正值事多之際,本王又怎好将重擔全推給衆位大人?”
“衆位大人盡管将各自州域,近三月來的卷宗呈上,本王就算不頂用,手下倒還有些能得用的人,總歸能為衆位大人分擔一二。”
“咳,咳咳……”
“殿下,該到喝藥的時間了,喝過藥等下陳太醫還要為您施針。”馮平上前說道。
齊诩擺了擺手,讓他先退到一邊臉上浮現幾分無奈。
“諸位大人,那方才的事便這麼說定了。今日先到這裡,馮平,你去送送幾位大人。”
說罷,齊诩也不給下面八人反應的時間,就一邊咳嗽,一邊在内侍的攙扶下,起身離開了廳中。
獨留下廳中幾人面面相觑,搞不清這位曾經的太子爺,如今的幽王殿下,究竟是真的不中用,還是另有隐情,使詐試探他們?
“錢大人……”
潭州布政使剛一開口,便被身旁的人用眼神制止,“彭大人,有什麼事回去再說。”
廳中很快便空了下來。
八位大人離開之際,與幽王府門外等候的梅家家主等人擦肩而過。
眼見幽王府中的人,似乎并沒有接引這些世家家主入内的意思,方才才在心中升起幾分警惕的幾位大人,霎時又将那警惕降了兩分。
越是遠離京城,偏僻的地帶,世家的實力便越強,與此相對,受到皇權的影響便越小。
潭、黔、夷三州便是如此。
其中傳承上百年的梅家,在潭州更是如同土皇帝一般的存在。如今各世家家主,主動前來拜見幽王,倒不是真正為了臣服這位在京中鬥敗,幾乎等同于被“流放”邊地的廢太子,而是為了試探。
面對世家的試探,幽王選擇閉門不見,避其鋒芒。
不是怕了又是什麼?
…
“主子,您為何今日不見那些世家家主?”回到府中,馮平有些疑惑。
這般示弱,可不是主子的風格。
更何況,三州布政使、按察使與都指揮使已經見了,似乎也不差再見那些世家主一面?
莫非在主子心中,那些世家的分量,比不上三州這幾位大人重要?
“非也。”齊诩搖頭,“恰恰相反。”
“執掌三州政務、兵力的位置,遲早要換上我們自己的人。如今占着這些位子的人,若是得用,便繼續留任。若是虛居其位,便也沒有再留下的必要。”
這些地方官府的要職,能者居上。
而世家,卻非如此。
大多是以宗族為主導,凝聚性強,家主之位旁人無可替代。
“潭、黔、夷三州世家林立,世家的力量甚至更在地方官府之上,想要徹底鏟除既無可能,也無必要。與其除去,倒不如想法收為己用。”
齊诩還記得上次受傷,入夢之後所見到的場景。如若能将西南地帶那些由世家發起的民兵,收為己用,無論是對他個人,還是對大雍來講,都是益事。
沉吟片刻,她繼續說道:“如今我與世家的關系,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不宜圖之過快,且先晾上他們兩日。”
“原是如此。”馮平歎為觀止。
自家主子還真是走一步,看三步。
封地這三個州位于西南邊境,除了潭州還偶爾有人關注,另外兩州根本不受朝廷重視,這樣剛好方便了他們行事。
若真能将這三州官府及世家的力量全部收為己用,他們将擁有一支不弱于西北軍的力量,日後以西南三州作為根據地,進可攻、退可守。
馮平現在甚至懷疑,先前皇上賞賜這三州作為封地,并非僅僅因為想找個遠遠的地方将主子打發走,而是主子刻意引導所緻。
看着馮平若有所悟的神色,齊诩失笑搖頭,開口道:“這些都是後話了。”
“如今潭州一帶水災結束,滿目瘡痍,當務之急不是發展我們的勢力,而是先幫這些受到災情影響的百姓重建家園,安定下來。”
讓這三州官僚,以及各世家家主聽從指令,為的也是盡快将這三州治理好。
不期望能像曾經的皇祖父治理下的盛世一樣,至少也要恢複成幾年前,孝明帝登基不久時,大雍各地安穩祥樂的模樣。